尊敬的赵婧代表:
您提出的关于《关于形成家庭、社会、学校教育合力的建议》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关注,您提的建议很好,很有参考性和前瞻性。市教育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持续健全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,推动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、相互促进。
一是家庭与社区共促,提升家庭教育水平。我市大力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,目前,共建立社区家长学校127个,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达100%。依托公共文化场所建立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服务实践基地106个;聘请来自教育、法律、心理、经济、医疗、保健等行业的专家、志愿者、各级各类“五好家庭”和“最美家庭”代表,组建家庭教育辅导员队伍和家庭家教家风宣讲员队伍共计120余人;全市拥有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1个,市、县两级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5个,宣讲团3个;积极发挥广大家庭教育辅导员、宣讲员和志愿者作用,依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公共文化场所,开展亲子活动、法制教育、安全教育、家长沙龙、心理团辅、电台专题等各类家教活动200余次,受益家长达6万人,开展了贴近基层、贴近家长的一系列指导服务。
二是学校与社区共建,强化社校有效衔接。我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和社区“第二课堂”共建作用,强化学校与社区的有效衔接、延伸育人阵地。开展结对共建活动。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作用,结对共建乡村学校,夯实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,拓展实践育人途径,33所乡村学校与街道、社区完成结对。市区32所中小学校与18个街道的社区按照就近原则,签订互助协议,学校在师资配置、家长动员、学生组织等方面予以社区支持,社区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活动基地。社区设立“四点半课堂”,邀请120余名校长、教师,常态开展“课外阅读指导”“家庭教育指导”“综合实践活动”等10余项课程。各学校组织300余名教师志愿者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指导和托管服务,开展读书辅导、诗歌比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00余次,1万余名未成年人受益。
三是强化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协同育人。全市以构筑“家庭、学校、社会”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为重点,组织开展“小小志愿者”入户宣传创建工作,开展“垃圾分类·绿色‘童’行”主题活动,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等活动。探索构建“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”,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学校与家庭共享教学内容,多形式开展家校共育,通过每周一次专家讲座视频直播,家长分享学习收获,协同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建立小记者站,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,形成以教师指导、学生主体、家长参与的“共育”格局。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创建“红色育人”党建品牌,用好红色资源,弘扬“红烛”精神,打造红色堡垒,传承红色基因。扎实开展“心行”教育,认定21个“红色文化研学基地”和“研学实践活动基地”,4个项目入选“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”名单。
下一步,市教育局将积极协调社会资源,对接妇联、民政等部门,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;强化家庭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工作,进一步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能力;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,邀请有关专家传授家庭教育理念、知识和方法,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。
最后,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,希望今后继续建言献策,助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。